大數據的未來或是人工智能
近日,在百度大數據開放大會上,技算機學術理論專家懷進鵬表示,大數據的未來或許會是人工智能。
當前大數據的四大特征:規(guī)模大、變化快、種類雜、價值密度低。這將帶給我們在研究以及實踐策略上的思維轉變。
根據大數據的規(guī)模大的特性,就是要大而全,在傳統(tǒng)工業(yè)中我們做統(tǒng)計的方法可能就是抽樣,但這些統(tǒng)計方法將會在大數據時代越來越不復存在。
大數據的信息化可以統(tǒng)計到一切想要統(tǒng)計的數據。我們將會利用技術獲得一切想要統(tǒng)計到的數據。
用戶的需求和情緒在某一時刻是在不斷變化的,那么數據爬行機器可以根據讀取新浪微博的數據,百度指數的數據,百度貼吧的數據,淘寶的交易數據后,發(fā)現(xiàn)用戶的各種情緒以及需求的曲線,軟件開發(fā)者再根據這些數據的呈現(xiàn)開發(fā)出一套軟件的模型然后交給運營商放置于云端,而用戶再參與進入各種云端產生的軟件。
在此種產生了各種行為,于是機器再根據這些用戶的行為,為軟件建模,規(guī)劃。
解決算法以及存儲問題,一切皆有可能未來的大數據軟件將不會是一種固有形態(tài),而是一個不斷根據數據自動變化的超級生態(tài),可能不是依靠產品經理推動,而是依靠算法工程師來推動,讓用戶的需求自然暴露,然后為他們去實現(xiàn)一些功能。
從一個更高的哲學層面來看這樣的大數據軟件建構,如果我們將全人類的群體行為看成是不斷運作產生的數據,然后我們某些個體從中把握了某些東西進而產生了各種產品。
再回過來看這樣的大數據軟件架構,其實說到底,這樣的大數據軟件,其實更像是在將我們的世界還原出來而已,只不過會比人做出來的更快更厲害更加完美。
如果真的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大數據軟件建構,那么目前對大數據的某種定義將被完全推翻,在我們眼里大數據不過是用來固定的人類信息行為后為人類輔助的決策工具,這樣的觀點也將失效。
大數據或許會在未來某個階段被定義為:對人類世界的真實還原,并且不斷的滿足我們的任何愿望,曾經我們依靠它來決策一些事情,現(xiàn)在我們依靠它來直接抵達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已經成為我們決策的一部分。
這其實就是超級人工智能了。